分享到:

《衛報》9日揭露,現今全世界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與20家開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化石燃料公司直接相關美國氣候問責研究所(Climate Accountability Institute)的新資料說明了這些國營和跨國公司如何導致氣候危機,威脅人類未來,而且明知道該產業有災難性影響力,仍繼續擴大他們的事業。

氣候問責研究所是研究大型石油公司與氣候危機的權威機構。來自該機構的學者希德(Richard Heede)評估了自1965年以來,全球公司開採化石燃料以及這些燃料隨後造成的排放。選擇1965年為起點的原因是,此時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已為業界領袖和政界人士所知。

1965年起,排名前20名的公司貢獻了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和甲烷的35%,總計4,8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2e)。20間公司包括私營企業,如雪佛龍、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和殼牌等家喻戶曉的公司,和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等國營企業。雪佛龍在八間私營企業中位居第一,緊追在後的是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和殼牌。自1965年以來,這四間公司全球業務的總碳排佔全球碳排的10%以上。20間公司中12間是國營企業,開採量佔同期排放總量的20%。領先的國營企業是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光這一間的碳排就佔全球總量的4.38%。

全球頂尖的氣候科學家之一曼恩(Michael Mann)表示,這些資料顯示化石燃料公司的影響力,他呼籲政界人士在12月智利氣候談判上用緊急手段來控制其活動。「氣候危機帶來的巨大悲劇是,70.5億人必須承受地球劣化的苦果,讓幾十個製造污染的財團繼續賺取破紀錄的利潤。我們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就是政治制度的重大道德失敗。」

這份全球污染者清單使用公司報告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年產量,並計算從開採到最終使用的整個供應鏈,這些燃料共排放多少碳和甲烷到大氣中。研究發現,前20名氣候污染者的排放量中,有90%來自其產品的使用,如汽油、噴射燃料、天然氣和動力煤。10%來自開採、精煉和運輸成品燃料。

一家營運中的燃煤電廠。照片來源:Emilian Robert Vicol/Pixabay免費圖庫

《衛報》聯繫污染者名單所列出的20間公司,只有7間回答問題。有些公司認為他們不應直接對消費者使用石油、天然氣或煤炭的方式負責。有些公司不認同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代末,或不認為產業有合力要拖延氣候行動。最明確的說法包括他們接受大氣科學的結論,有些企業聲稱支持《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減少排放並將全球溫度上升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C。

所有回應都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投資再生或低碳能源,而且化石燃料公司在因應氣候危機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石油(PetroChina)表示,該公司與前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hina National Petroleum)是不同公司,因此無法影響其歷史排放量,也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這裡有各公司的完整回覆。

化石燃料公司生產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排放影響巨大。根據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弗魯姆霍夫(Peter Frumhoff)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1880年至2010年全球升溫幅度的一半和海平面上升幅度的三分之一,來自全球90大工業碳生產商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1965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發布了一份由總統科學諮詢委員會環境污染小組撰寫的報告,其中列出了持續生產化石燃料對全球暖化的可能影響。

同年,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主席在年度聚會上說:「(總統報告)最重要預測之一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正在排放二氧化碳到地球大氣中。照這個速度,到了2000年,熱量平衡將被修改,可能引起氣候變遷,超出地方甚至國家所能控制的範圍。」希德說:「自1950年代後期以來,這些公司和產業協會明知道繼續使用他們的產品會帶來氣候變遷的威脅,卻刻意忽略這個問題。」

這份研究的目的是追究那些對碳排放應負最大責任的公司,並使公眾和政治辯論不再只關注個人責任。聯合國曾於2018年發出警告,全世界只有12年的時間來避免全球暖化失控的最嚴重後果,並將升溫控制在1.5°C。研究顯示,許多榜上有名的公司是全球家喻戶曉的私人企業,他們花費數十億英鎊遊說政府,並自稱對環境負責。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