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現在走進日本養老機構,你可能會有點驚訝,因為負責照顧工作的員工中,竟然有一部份本身就超過65歲,茨城縣更有84歲的老太太在養老機構工作的例子。

美國CNN也曾報曾報導,橫濱一家由小學改造的養老院中,70歲的田坂先生(Tasaka Keichi)每天俐落地照顧其他老人家,乍看你或許誤會他也是養老院居民之一,但一身深藍色制服、留著清爽平頭的田坂先生臉色紅潤、笑容爽朗,他把照護工作視作第二人生的重要事業:「我自己也是老人,所以知道這些老人家的感受。我比較覺得自己像是陪他們聊天,而不是照顧他們。」

田坂先生本來是製作豆腐的專家,65歲後進入養老院上班,負責接送養老院居民並餵食、陪伴這些比他年紀更大的長者。但這家養老院的高齡員工遠不只他1個,算一算竟有2、30個超過65歲的員工。

日本為什麼走向「老老介護」?
其他先進國家,照護高齡者的工作常由外籍人士擔任,但日本勞動市場過去相對較排外,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喊出要擴大開放外勞,仍緩不濟急。

加上日本65歲以上人口佔比高達28.4%,是全球最高,勞動力短缺下,除了鼓勵家庭主婦二度就業,只能由高齡族群來支撐。根據日本總務省9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日本高齡勞動人口在整體就業市場的佔比達到12.9%,創歷史新高

不只在養老機構,即使是一般住家,老人照顧老人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也就是日文詞彙中的「老老介護」。根據2017年數據,被照護者與主要照護者都超過65歲的佔比,已經來到54.7%,也就是超過一半比例,都屬於老老介護。

74歲的女兒照顧98歲的母親
日本媒體曾追蹤東京一個家庭,98歲的老母親自從不良於行後,日常起居都由和她同住的74歲女兒打理。還好老母親雖然腿不方便,精神還很好,每天除了大量睡眠外,還能寫寫書法,母女倆下午一起出門散步,還挺愜意。只是媽媽有時候會忘了出門散過步,所以1天散步好幾次的情況也常有。

老母親目前大小便、起床等瑣事都還能自理,所以女兒的負擔並不重,只是未來如果健康惡化,只怕74歲的女兒,體力不堪負荷。

另一對老夫妻則是先生太太都超過80歲,因為沒有小孩,只能由83歲的太太照顧有失智症的86歲先生。本來生活起居都還應付得過去,但後來老先生因為中風住院,老太太只能每天駝著背、拖著緩慢的步伐,到醫院看護。不過後來老先生失智程度更加嚴重,連老太太的名字都忘了,老太太的力量也支撐不起先生,假使先生要上廁所,依舊需要旁人協助。(推薦閱讀:失智症照護之路)

老老介護不完全是悲歌
雖然上述例子多少讓人有些心酸,但日本對於老老介護,並不完全悲觀。以高齡者到養老機構工作來說,反而讓他們有機會發展第二人生,和年輕的同事相處、保持活力。日本十字心養老院執行董事安達聖子(Adachi Seiko)就認為,讓老年人到養老院工作其實是一種預防性護理,也就讓老人家覺得自己還派得上用場、能夠展現長才,進而身心都更加健康。

高齡者到照護機構工作,也能減輕他們本身的經濟負擔,因為其中有很多人是60歲就被迫退休,但手邊並沒有足夠的金錢,支撐漫長的老年生涯。其實日本2018年一項調查就顯示,老年安養機構的照護人員平均年齡已超過50歲,老人照顧老人或許迫於無奈,但也不啻為一種解套方案。

來源康健